茶艺的要素
发布时间:2013/11/14 22:25:48 点击次数:1124次 【返回】
茶艺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茶道的表现形式。茶艺的精湛除了技艺上的优美外,更重要的是能将茶道的精神是大限度的表现出来。茶艺精湛应具备“四要素”,即精茶、真水、活火、妙器,四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美。茶品以形、色、香、味分高下,水品以清、轻、甘、活、冽区别优劣,火以活火为上,器以妙器(适合茶叶的器具)为佳。名茶的形成、品水文学的出现、火候之掌握、茶具之发展历史无不以中国文化为背景,与茶道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。
一、精茶 茶艺的第一真功夫是识茶,就是能准确地品评茶叶的品质,说出其产地。评茶评的是茶的形、色、香、味。
形:指茶叶的外表形状。不同的茶该具备的形状特征。
色:指干茶的色泽、汤色和叶底色泽。因制法不同,茶叶可呈现出红、绿、黄、白、黑、青等不同的茶叶和茶汤色泽。
香:指茶叶经开水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,也包括干茶的香气。香气类型有毫香型,嫩香型,花香型,果香型,清香型,甜香型等。
味:指茶叶冲泡后茶汤的滋味。有浓厚、浓鲜、醇和、醇厚、平和、鲜甜,苦、涩、粗老味等味觉。
茶叶,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基础。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,因此,每个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。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,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。
二、真水
水,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。茶的色、香、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,都要溶于水后,才能被人体吸收。早在唐代,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的规定,他说:“其水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。清代有人在《梅花草堂笔谈》中也说到:‘茶性必发于水,八分之茶,遇十分之水,茶亦十分;八分之水,遇十分之茶,茶只八分耳。’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。
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:“从来名士能评水,自古高僧爱斗茶”,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。
三、活火 茶圣陆羽在《茶经• 六之饮》中提出“茶有九难,火为之四”。并说“膏薪庖炭,非火也”,即有油烟的柴和沾有油腥气味的炭不宜作烤、煮茶的燃料。陆羽认为燃料不洁则必窜味,有损茶品,他强调烹茶要用“活火”。宋代文人苏轼也说“活水还须活火烹”,所谓“活火”,指的是燃料洁净,无异味,燃烧力强,有火焰。当然,现茶馆以营业为主就很难做到以木炭来烹茶了,现在茶馆所用电炉的随手泡也是比较理想的。
有了活火,就涉及到火候的问题。陆羽在《茶经》里介绍到候水有三沸:有如鱼目样的小水泡上浮并“微有声”时为一沸;缘边如涌泉上冒时为二沸;如腾波鼓浪时为三沸,再继续煮,则“水老不可食也”。一般用一沸之水泡茶,泡出的茶汤偏淡,香气偏低,最宜选用二沸之水,而三沸之水己为老水,泡出的茶鲜爽度就差了。
四、妙器
古语说“水为茶之母,器为茶之父”,茶具,不但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,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,而且其本身还有艺术欣赏价值,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。尤其是以茶待客时,就更要精心挑选茶具,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。茶具的种类很多,而且特点各异,常用的有瓷器茶具、紫砂茶具、玻璃茶具等。瓷器茶具不吸水,传热、保温性能适中,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,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,都极具观赏价值。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,但有一定的透气性,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,夏天也不易变质;传热缓慢,既不会烫手,又利于保温;而且造型千姿百态,艺术价值极高。玻璃茶具价廉、透明,用来冲泡银针、碧螺春等名优茶,茶叶经浸泡后,在水中舒展、翻滚的情景,可一览无遗,极具观赏性。